札吉拉姆:西藏煙火中的女神
chenHenry
第一次在拉薩札吉寺看到她的畫像時,油燈的燈芯迸發出一串串火花。橘紅色的光芒在畫布上舞動,映照著女神身上的金飾,散發著溫暖的熱度——後來我才知道,這就是西藏人常說的「札吉拉姆」。
她的外表著實特殊,既沒有常見佛像的莊嚴坐姿,也沒有護法神猙獰的怒目而視。畫中的札吉拉姆側身而立,眉眼微微上揚,宛如藏族少女微笑的弧線。臉頰上兩簇胭脂鮮紅,彷彿指尖輕輕點綴,帶著一絲天真無邪的韻味。但再看她腰間繫著的綠松石腰帶,手腕上戴的銀手鐲,卻又透著一股不容小覷的端莊氣質。最令人驚豔的是她手中那杯青稞酒,酒意在畫布上泛起漣漪,讓人感覺下一秒鐘便會聽到她輕啜一口的聲音。

藏族老人說,札吉拉姆本是漢族女子。她跟著文成公主進藏時,偷偷藏在隊伍裡,一路艱辛,最後在拉薩城外的札吉山停了下來。山下的牧民見她衣著單薄,便邀請她進屋取暖,但她搖搖頭,只在石縫裡插了一盆格桑花。後來,人們才知道,這位總是愛在湖邊打扮的女孩,肩負著一個使命──守護那些為了生計而辛勤工作的人們。
如今,在札吉寺,每天天還沒亮,人們就手捧哈達排起了長隊。藏商會在她的供桌上擺上三瓶白酒,說是女神寵愛;背著書包的學生們偷偷放上一塊奶糖,祈求考試順利;就連轉經筒的老阿媽,也會戰戰兢兢地掏出一枚硬幣,嘟囔著要給家裡。生活的炊煙夾雜著酥油的香氣,在神像前的玻璃罩上熏出了一層暖黃色的霧氣,讓這位女神更像那位樂於助人的鄰居阿姨。
畫師次仁告訴我,畫札吉拉姆要用很多胭脂。當他在八廓街的工坊調顏料時,總是會在硃砂裡加一點藏紅花水,「這樣紅色就鮮豔起來,彷彿能滲進人的心裡」。他說,有一次他給一家客棧畫壁畫,老闆娘非要在女神旁邊放一串鑰匙,“她說現在青稞酒不缺,就希望每天關店的時候,鑰匙能順利地插進鎖孔裡。”
其實,札吉拉木的神力從來都不是遙不可及的。它藏在拉薩清晨的酒香裡,藏在信徒合十禮的掌心裡,藏在每個為生活辛勤工作的人心中。正如寺廟裡的喇嘛所說:“你若敬她一杯酒,她便會陪你走一段路。”
正因為這份珍貴,許多人都希望帶著札吉拉姆的庇佑。我們精心打造的札吉拉姆唐卡吊墜項鍊,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。吊墜上的札吉拉姆畫像,由經驗豐富的畫師按照傳統技法繪製,那微微上揚的眉毛,那鮮豔的胭脂,如同扎吉寺的畫像般栩栩如生。小小的吊墜,可以貼身配戴。無論是為生計奔波的商人,或是為夢想奮鬥的學生,亦或是祈盼家人安康的普通人,都能時時刻刻擁有札吉拉姆的庇佑。
當你帶著這款吊墜走過城市的街頭,它就像一位默默的夥伴,見證著你的努力與堅持。或許在疲憊的瞬間,低頭瞥見那一抹暖色,會想起扎吉寺裡瀰漫的生活炊煙,想起那位願意陪你走一小段路的女神,心中便會湧起一絲力量。
如果你有機會去札吉寺,不妨帶上一瓶低度白酒。在她法身前駐足片刻,看著酥油燈的光芒在她眉間流轉。你或許會明白,那些對富貴平安的期盼,終究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而這串扎吉拉木唐卡吊墜,已將這份期盼與守護,悄然繫在你的頸間。



